食醋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它涉及到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变化。在传统的食醋酿造过程中,首先需要将含有糖分的原料(如水果、谷物等)转化为酒精,这一步通常由酵母菌完成;然后通过醋酸菌的作用,将酒精氧化成醋酸,最终形成我们熟知的醋。那么在这个过程中,酶制剂作为一款具有特殊催化作用的生物制剂,它在食醋生产过程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,起到什么作用,今天这个视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。
酶制剂生产中常用的酶制剂及其作用
1、α- 淀粉酶:分为中温 α- 淀粉酶和高温 α- 淀粉酶。中温α- 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为 70℃-90℃,高温 α- 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为 90℃-110℃,特别是针对以谷物为原料的食醋生产,它们可从淀粉分子内部任意切开,将原料中的淀粉水解,提高蒸煮效率。
2、糖化酶:又称葡萄糖淀粉酶,是一类外切酶,能从液化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水解葡萄糖苷键,产生葡萄糖和少量低聚糖,可提升产品质量,提高原料利用率。
3、酸性蛋白酶:在醋酸发酵阶段的低 pH 环境下能持续发挥作用,将原料蛋白质彻底水解为氨基酸、胨、肽等,能提升蛋白质利用率、氨基态氮转化率与出品率,改善食醋品质。
4、纤维素酶:可以破坏植物细胞壁,便于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类物质的释放,加快发酵速度,提高食醋的产量和主料出品率。
5、果胶酶:当水果是主要原料时,果胶酶可以帮助分解果肉中的果胶物质,从而改善果汁的提取率并促进发酵过程。
综上所述,酶制剂在食醋生产中具有提高原料利用率,改善生产效率,提升产品品质的作用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酶制剂在食醋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。